近年来,随着医疗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临床研究不仅仅关注生存指标,更开始重视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可以直接反映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为医生决策到医患共同决策的转型奠定基础。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近年来,随着医疗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临床研究不仅仅关注生存指标,更开始重视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可以直接反映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为医生决策到医患共同决策的转型奠定基础。
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ASCO大会上,乳腺癌领域披露的PRO相关研究共计17项,其中包括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院长为Leading PI的《CDK4/6抑制剂治疗HR阳性晚期乳腺癌安全性和患者报告结局(PRO)横断面研究》(摘要号:1054)发表。这项研究是当前国内最大样本量接受CDK4/6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报告结局,为临床实践提供具有真实价值的参考依据。
摘要号:1054
研究背景
HR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是乳腺癌最常见的分子亚型。CDK4/6抑制剂可以选择性地抑制CDK4/6激酶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目前联合内分泌治疗广泛应用于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晚期一线治疗时长超过2年。
不同的CDK4/6抑制剂因化学结构不同,不良反应谱有所不同。患者因个体差异会有不同的感受,从而可能影响预后及治疗结局。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CDK4/6抑制剂治疗中国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患者报告结局(PRO)。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牵头发起全国多中心患者使用CDK4/6抑制剂治疗的PRO研究,通过设计问卷,从医生和患者双视角,评估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安全性和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研究方法
该研究是一项大型横断面研究,使用问卷调查形式,对中国10个研究中心HR阳性HER2阴性且接受至少1个周期的CDK4/6抑制剂治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及其主管医师进行调研。
研究结果
研究纳入2023年1月30日至2023年9月15日期间中国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使用CDK4/6抑制剂的1254例有效患者,中位年龄55岁,其中212例(16.9%)患者接受哌柏西利治疗,483例(38.5%)患者接受阿贝西利治疗,550例(43.9%)患者接受达尔西利治疗,9例(0.7%)患者接受瑞博西利治疗。
治疗过程中更换过CDK4/6抑制剂或调整剂量的患者有197例(15.7%),其中因AE导致换药或剂量调整的患者102例(51.8%)。
医生问卷结果显示,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分别为白细胞减少(63.3%)、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58.7%)和腹泻(36.3%)。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的发生率分别为9.3%和8.4%,≥3级发生比例分别为6%和6.7%。其中达尔西利组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最低,AST升高发生率仅有3.5%,ALT升高发生率为4.2%,均未发生大于等于3级的AE;达尔西利组腹泻发生率为10.5%,低于其他CDK4/6抑制剂(P<0.001)。
患者问卷结果显示,达尔西利组的疲劳、脱发、潮热、失眠、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厌食发生率最低(P<0.05)。
根据QLQ-BR23量表收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症状领域评分中,“脱发导致的焦虑”评分最高的(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低)。功能领域评分中,阿贝西利、哌柏西利和达尔西利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结论
在本研究中,未观察到各种CDK4/6抑制剂在血液学毒性方面的新安全信号。而不同CDK4/6抑制剂的非血液学毒性不同。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达尔西利组腹泻和肝毒性发生率最低,哌柏西利组血清肌酐升高发生率最低。达尔西利表现出最佳的患者可感知安全性。关于生活质量的影响上,脱发引起的焦虑或是患者比较困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