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19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会在泉城济南隆重召开。在鼻咽癌专场论坛中,与会专家聚焦这一中国高发肿瘤的诊疗难点,围绕分期标准革新、免疫治疗循证突破、放疗技术及靶区勾画更新三大主题展开深度研讨,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适应性的实践指导。会议现场,《肿瘤瞭望》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坤禹教授进行采访,权威解读鼻咽癌免疫治疗新进展。现将访谈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2025年4月18~19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会在泉城济南隆重召开。在鼻咽癌专场论坛中,与会专家聚焦这一中国高发肿瘤的诊疗难点,围绕分期标准革新、免疫治疗循证突破、放疗技术及靶区勾画更新三大主题展开深度研讨,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适应性的实践指导。会议现场,《肿瘤瞭望》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杨坤禹教授进行采访,权威解读鼻咽癌免疫治疗新进展。现将访谈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杨坤禹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科主任/教研室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卫健委“国家杰出医师”(2024)
华中卓越学者(2024)
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2023)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鼻咽癌专委会,副主委
湖北省肿瘤放射治疗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获国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课题和国基金面上项目课题资助
肿瘤瞭望:请您分享一下免疫治疗在鼻咽癌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如何?
杨坤禹教授:鼻咽癌是具有显著中国流行病学特征的恶性肿瘤,全球约50%的病例集中于中国人群。基于这一疾病分布特征,中国学者始终引领鼻咽癌临床研究的前沿发展。在最新版CSCO鼻咽癌诊疗指南中,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免疫治疗推荐体系已具备一定国际影响力,其核心驱动力源于我国本土制药企业的创新突破和多项大规模Ⅲ期临床研究(如RATIONALE-309、CAPTAIN-1st、JUPITER-2)的结果,从而推动了多个可及性良好的PD-1/PD-L1单抗药物的上市。既往研究数据一致证实,与传统单纯化疗相比,PD-1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总生存期(OS)与无进展生存期(PFS),标志着我国鼻咽癌治疗进入免疫联合治疗的新纪元。
肿瘤瞭望:2025年CSCO指南中,鼻咽癌免疫治疗部分有哪些关键更新和研究进展?
杨坤禹教授:本次我汇报的CSCO鼻咽癌免疫治疗进展主要聚焦于复发转移和局部晚期两大板块。
在复发转移领域,除了我上述所说的几项研究以外,双特异性抗体如卡度尼利单抗(PD-1/CTLA-4双抗)单药治疗客观缓解率将近30%,对EBV DNA低载量和TPS≥50%的患者效果更为显著。此外,我国自主研发的EGFR ADC联合PD-1单抗的研究数据即将亮相今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结果。
对于局部晚期患者,马骏院士团队的CONTINUUM研究将PD-1单抗(信迪利单抗)全程联合同步放化疗,研究结果显示,信迪利单抗组和标准治疗组3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0%vs.83%(HR=0.57,P=0.039)。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麦海强教授的BEACON研究则在辅助阶段引入PD-1单抗。结果显示,替雷利珠单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完全缓解率显著提高(30.5%vs.16.7%;P=0.0006)。除此之外,DIPPER研究证实即便在完成标准治疗后进行PD-1单抗维持治疗,3年无事件生存率仍可达到86.9%,该研究结果也已在JAMA上刊登。
除了“增效”方面的探索以外,学界还进行了“减毒”方面的研究。马骏院士领衔的PLATINUM研究全程使用PD-1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剔除同期化疗,结果显示,3年无失败生存达到88.5%,严重急性毒性发生率降低至40.2%,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